曾何平,女,48歲,圣泉街道三河村村醫。

一個醫藥箱,一個紅外線體溫計,一件白大褂,早晨6點不到,鄉村醫生曾何平就帶著口罩匆匆出門了。這一天,她要去17名正居家接受醫學觀察的群眾家里。
“今天體溫正常,但要繼續隔離觀察。隔離期間要合理飲食,可適當運動,保持良好心態,有問題打我電話,號碼你們都曉得……”
測量體溫、詢問身體狀況、填寫居家觀察登記表,一波繁瑣的操作后,曾何平依然細致地叮囑著村民注意事項。很難想象,這位年近五旬、已連續20多天奔走在防疫一線的鄉村醫生正忍受著癌癥的折磨。
打不垮 身患絕癥仍堅守
曾何平,今年49歲。1993年以來,她就一直堅守在三河村衛生室的崗位上。
命運似乎對她格外殘酷,這位守護村民健康28載的鄉村女醫卻沒能保護好家人和自己——2009年丈夫白血病去世,2018年父親口腔癌去世,2019年自己又查出了腺體癌。至親的相繼離世,她歸咎于自己工作太忙,忽視了照顧家人,一直心懷愧疚。

尤其是在得知自己也身患絕癥時,身心的雙重打擊一度讓她心灰意冷?!爱敃r我甚至覺得生命已經進入了倒計時,親戚朋友也勸我別干了,到大醫院好好治病?!痹纹秸f。
就在眾人以為她要離開村衛生室時,曾何平卻毅然轉身逆行,在病痛中堅持了下來?!案嗟倪€是一種不舍吧?!彼f,“村里就一個駐村醫生,我走了,鄉親們有個頭疼腦熱可咋辦?”
就這樣,曾何平一邊積極接受治療,一邊繼續為村民服務。開門接診、把脈抓藥,平價收費甚至倒貼。盡管屢屢遭受重大變故,但她對村民、對病患的熱忱周到卻不減半分。親人離世、身患重病、經濟困難……哪怕再辛苦,她也從未向組織提出過半點要求,而是依靠頑強的意志和勤勞的雙手,硬生生地為十里八鄉的村民撐起了一間最溫暖的“醫院”。
攔不住 疫情當前敢為先
2020年春節,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國,打亂了所有人的生活節奏,也給江津這座城市籠罩了一層陰影。
看到新聞上關于新冠肺炎的報道,曾何平預感形勢“有點嚴峻”。1月23日,參加完圣泉街道疫情防控緊急會議后,她更是坐不住了。第二天,她就向三河村黨委柏樹支部遞交了加入黨員突擊隊的申請。
“我入黨已經23年了,沒為組織作過什么大的貢獻。作為一名鄉村醫生,守護村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是我的天職,我申請加入黨員突擊隊,請組織安排我到最危險的地方去!”在“請戰書”中,曾何平寫下了一句句滾燙的話語。

“你不知道免疫力低下的人更容易被傳染嗎?你本來身體就不好,待在家中不好嗎?”親友得知曾何平申請到疫情防控一線時,紛紛打電話前來勸阻。
“我是村里唯一的駐村醫生,我不上誰上?”面對親友的關心,曾何平堅定回應。
戰一線 沖鋒在前不言累
在曾何平的堅持下,她最終走上了防疫一線,干起了排查外返人員、宣傳防控知識、發放消毒藥品等工作。
在疫情防控工作中,排查外來返鄉人員是一項十分辛苦的工作。曾何平每天深入每家每戶摸排,對居家隔離對象逐人測量兩次體溫。本已重病纏身,身體有些吃不消,但她每天堅持奔走5個多小時,毅然奮斗在抗疫一線,從沒有叫苦叫累。
當得知村里有17名武漢返鄉人員時,她又義無反顧地當起了他們的“家庭醫生”,冒著感染的巨大風險,承擔起居家醫學觀察的任務,隨時給他們測體溫,觀察他們有無感冒發燒現象。
和曾何平搭檔的同事說,這17名居家觀察的村民分布在10個村民小組,一個來回差不多要走40公里。每天巡查2次,往往天不亮就要出門,晚上六七點才能回家?!斑B續跑了20多天,我一個20多歲的小伙都‘遭不住’了,沒想到曾醫生卻帶病堅持了下來?!蓖聫埥軐υ纹骄磁宀灰?。
在抗擊疫情期間,曾何平始終堅守基層疫情防控崗位,沒有好好休息一天?!懊刻熳咄曷愤^后,腳跟都沒什么感覺了,但還是要克服困難?!痹纹秸f,她是醫務工作者,三河村的群眾需要她,疫情防控工作是她的責任,她得守好自己的這塊陣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