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22年重慶市“最美家庭”出爐,我區余海燕家庭獲“重慶十大最美家庭”稱號;丁懿家庭、胡洲祥家庭獲得重慶市“最美家庭”榮譽稱號。
據悉,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注重家庭家教家風建設重要論述,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大力培樹宣傳踐行新時代家庭觀 、弘揚社會主義家庭文明新風尚的家庭典型,市委宣傳部、市文明辦、市婦聯聯合在全市開展2022年重慶“最美家庭”推薦工作,通過廣泛宣傳,群眾評議,層層推薦,涌現出 一批在愛國守法、心系國防、尊禮守德、家庭和睦、家風淳樸 、科學教子、廉潔自律、綠色環保、移風易俗、鄰里互助、愛崗敬業、 誠實守信、勤勞致富、自強不息、創新創業、熱心公益等方面事跡突出、感人至深的先進家庭典型 ,并評選出“重慶十大最美家庭”“重慶最美家庭”。
“重慶十大最美家庭”:余海燕家庭

余海燕作為曾經受到原江津區軍休所捐資助學資助過的學生,大學畢業后,積極投身于家鄉建設。工作中愛崗敬業,勤勉踏實,獲得江津區“五一勞動獎狀”等多項榮譽,是江津區十五屆黨代會黨代表。
生活中,常懷感恩之心,感黨恩,聽黨話,跟黨走,當好愛與奉獻的“傳承者”,加入原江津區軍休中心“愛心代代傳”工作室,完成從受助者到資助者的轉變。十五年來,多次發動身邊人為貧困學子捐款捐物,以微薄之力凝聚愛心,傳遞溫暖;多次到偏遠小學現場宣講,以自身經歷激勵學子,扶貧扶智;疫情期間,組織班上同學加入到軍休中心“為武漢加油”捐款活動中,幾代人同心將愛心延續。
成立家庭后,她和丈夫一起攜手,傳承愛與奉獻,廉政上相互提醒,子女教育上以身作則,共同經營幸福家庭。2013年,余海燕家庭被評為江津區“最美家庭”。
“重慶最美家庭”:丁懿家庭

丁懿是重慶大學法律碩士、環境資源法博士候選生,妻子熊婧是經濟學、會計學“雙學士”,正攻讀重慶交通大學運輸工程專業碩士。夫妻兩人都是單位骨干。丁懿是區法院審管辦(研究室)副主任,參與組建了重慶市法院首個新媒體工作室,先后在全國各級媒體發表評論、新聞、文學稿件300余篇,撰寫的多條評論在央廣網、中青網等國家級網站發表。
丁懿還多次獲最高人民法院、市委政法委、市高法院通報表揚表彰,被中宣部、司法部、全國普法辦評為2016-2020年全國普法工作先進個人;被市五中法院記個人三等功;作為課題組成員參與完成多項重慶法院重點調研課題,撰寫學術論文、典型案事例屢次在全國法院學術討論會、重慶法院典型案事例評比中獲獎。妻子熊婧作為農工民主黨區委委員、監察委員,積極投身美麗中國、健康中國建設,充分發揮建言獻策作用,連續四年獲評區參政議政先進個人、三次被評為年度優秀黨員;組織和參加各類主題宣講、公益活動、社會服務20余次。
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這句話在丁懿家庭得到了具體詮釋。家庭藏書500余冊,書店會員卡、圖書館讀者證是這個家庭隨處可見的最美裝飾。丁懿家庭除閑暇參加各類讀書分享會外,還把每周六定為“家庭閱讀日”,一家人開展興趣閱讀、分享讀書心得體會。在父母的影響下,兩個孩子也非常喜歡閱讀,他們參加全國首檔少兒口才養成類教育節目重慶賽區選拔,均獲“小小演說家”稱號。
“重慶最美家庭”:胡洲祥家庭

真愛無言、不離不棄。這是滸溪社區居民們對胡洲祥和付遠平夫妻倆的評價。
2015年,妻子付遠平遭遇車禍導致高位截癱,突如其來的變故讓一家人陷入了悲傷之中,除身邊有癱瘓的妻子等待照顧,還有76歲的母親需要贍養,此外,為了給妻子治病,家中前前后后花了60多萬的積蓄,妻子患有糖尿病每個月還需要打針吃藥,一筆筆費用、一層層壓力壓得胡洲祥有些喘不過氣。
在一陣傷心難過之后,胡洲祥暗下定決心,再苦再累也要把妻子照顧好。于是在付遠平癱瘓后,胡洲祥每天洗衣做飯、照顧妻子的生活起居。為方便平日里照顧妻子,胡洲祥還應聘當上小區物業保潔員。
因為突然的變故,妻子情緒非常低落,胡洲祥就想方設法開導她,一有時間就推著她到外面散心,為了讓妻子重拾生活的信心,胡洲祥日復一日得幫她進行康復訓練。經過多年的堅持,妻子付遠平身體情況變好了一些,心態也越來越樂觀積極。
生活在艱辛中慢慢度過,兒子胡付林大專畢業后在浙江省一家醫藥公司就職,結婚成家后,兒媳婦每周周末都會從重慶主城回江津看望老兩口,為癱瘓在床的付遠平捏捏肩捶捶腿、推著她出門曬曬太陽。兒媳對待他們就像親生父母一樣,夫妻倆也非常喜歡這個兒媳。
8年來,胡洲祥用常人無法想象的信念和令人難以置信的毅力詮釋著愛的承諾與堅守,他們的故事感動著周邊鄰居,并成為社區的模范好夫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