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錫英,女,49歲,江津區支坪鎮天堂村四組村民。2012年,丈夫黃盛勇患尿毒癥,逐漸失去勞動能力,9年來,她不等不靠、自力更生,自學技術建白酒作坊,靠烤酒支付丈夫高額醫療費,撫養一對兒女讀書成人,成功擺脫貧困。被評為江津區脫貧攻堅“最美巾幗奮斗者”,其家庭被評為2020年江津區“最美家庭”。
丈夫患病 她以柔情撐起家庭
1998年,周錫英和丈夫黃盛勇在兒子還不滿一歲時,就一起到廣東打工,黃盛勇在建筑工地做活,周錫英則在工廠上班。2012年,黃盛勇被檢查出得了尿毒癥,兩人被迫回到老家,開始四處尋醫治療。面對高額的治療費用,周錫英一邊為丈夫治病,一邊到雙福一家電子廠上班。

剛得知自己得了這個病時,黃盛勇一點都接受不了,嘴里常說“死了算了”。周錫英要上班,要忙家務、還要照顧病人的情緒,她時常陪在愛人身邊安慰他,打工期間,周錫英認識一個家里也有尿毒癥患者的工友,就經常帶著丈夫到這個工友家里玩,讓兩個患者互相打氣。
漸漸地,在周錫英的柔情感化下,黃盛勇敢于正視自己的病情了,開始接受透析治療。而在家人面前堅強的周錫英,夜深人靜的時候,卻經常偷偷地躲在被窩里默默掉眼淚,除了愛人的身體健康,她還要扛起巨大的經濟壓力,她在電子廠打工,月薪只有2000多元,而黃盛勇一個月藥費就要3000多元,生活費、兩個孩子的學費……如何走出困頓?
從零開始 學烤酒擺脫貧困
生活總要繼續下去,只要不懶就不怕沒有飯吃??恐@個信念,周錫英開始為自己的小家庭打算。在曾經工友的介紹下,只有初中學歷的她,決定去貴州學習烤酒。在這個多是男人干的行業里,她勤學苦練,蒸、煮、釀、發酵……不放過一丁點細節,手磨得比丈夫的還要粗糙。周錫英常打趣的說:“我們家是女人的手變成了男人的手,男人的手成了女人的手?!?/span>

一個月學成歸來后,周錫英從天堂村附近的農戶手里,收了200斤高粱開始烤酒。由于經驗不足,高粱蒸過了頭,全糊了。她和丈夫看著黑乎乎的糊高粱,面對面坐了很久。
創業之初異常艱難,周錫英辛辛苦苦烤出的酒并不好賣,她積極開拓農村市場,拉著烤酒工具到各村挨家挨戶地跑,幫農民代工烤酒:農民自己出高粱,她幫烤酒,一斤糧食只收1.5元加工費。
尿毒癥患者干不了重活,周錫英就讓丈夫負責技術指導和業務聯系,各種體力活都自己一個人做。幾年下來,生意終于有了起色,每年純收入由最初的不到1萬元逐步增加到9萬多元。
越挫越勇 擴大白酒作坊希望能回報社會
伴隨著一周三次透析,黃盛勇的身體每況愈下。2018年初,黃盛勇因受并發癥影響,雙耳全部失聰,視力也逐漸下降,基本喪失了勞動力,白酒作坊的大小里外事務全部落在了周錫英一個人身上。
境況越惡劣,周錫英卻變得越來越要強。她像一個旋轉的陀螺,從早到晚,每天時間安排得滿滿的,2018年,她自主設計,在真武大橋橋頭的公路邊建了一棟新房,有3間臥室、1個烤酒作坊、1個發酵車間,另外還有一個地下酒窖,里面擺了40個500斤裝大酒壇。目前新房已經入住,烤酒作坊正在施工。這個作坊建成后,將采用更大設備,每天的白酒生產量將由過去的100多斤增加至兩三百斤。
不光如此,在鎮和村里扶貧干部的指導下,周錫英還新開辟了2畝魚塘,0.7畝花椒地,種了70多根花椒樹。
如今,小兒子今年順利畢業了,現在在新疆工作,女兒在江津工作,負擔減輕了不少,一家人的日子也越來越有奔頭。未來,周錫英打算,在全力幫助丈夫黃盛勇治療的同時,回報政府、社會各界對她的幫助,精心釀好“良心”酒,邀請周邊的村民加入她的釀酒計劃中,力爭擴大作坊規模,打造出自己的白酒品牌,讓日子過得越來越紅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