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潛心研究30年,把被宣判“死刑”的無氰電鍍技術做到國際領先;他用心經營企業,憑借專業態度和雄厚實力成為行業翹楚;他心系地方發展,為江津高新技術領域引才100余博士。他就是集專家、企業家、引才伯樂三重身份為一身的重慶立道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胡國輝。

1000余次試驗,他創造無氰電鍍的“二次革命”
科技創新永無止境。胡國輝作為一名專家型的企業家,在企業經營管理之余更是長期從事金屬表面處理工藝技術、節能減排和清潔生產工藝技術及產品的研究及開發工作,其主持研發各類表面處理產品、技術達200多種,廣泛應用于電子通訊、航空航天、高端裝備等領域中,其中無氰鍍金(鍍銀、鍍鎘、鍍銅)、化學鍍鎳技術達到了國內領先水平,部分技術達國際先進水平。

然而,不為人知的是,這些高新技術的研發遭受了重重阻攔和巨大壓力,特別是無氰電鍍技術的開發。無氰電鍍技術研發之初,幾乎就被行業專家宣判了死刑,認為該項技術不可能成功研制及推廣使用。
胡國輝經過100多次反復查閱資料和赴美考察,堅信無氰電鍍將是表面工程行業的至高技術。此后,他累計投入500多萬元成立59人的無氰電鍍攻關小組,并與某軍工企業聯合攻關。兩年時間,經過1000多次研發試驗,終于攻克無氰電鍍技術壁壘,研發成功。

這是一種無氰鍍銀電鍍液及電鍍工藝,摒棄劇毒物質,環保安全,結合性能高、超標準、技術穩定、規?;葍瀯萏攸c,被多家航空航天企業應用。在2015年8月中國電子電鍍專家委員會學術年會上,該技術被稱為“這是一項具有革命意義的創新技術”,也是我國無氰電鍍的“第二場革命”。該技術還獲得中國表面工程行業科學技術獎一等獎,第19屆世界表面精飾大會評優活動中榮獲行業“金舵手”稱號。
300多位專家,他聚集國內外資源助推行業發展
在行業里摸爬滾打幾十年,胡國輝深感自己有責任和義務擴大重慶市表面工程技術領域在全國的影響力。
自擔任重慶表面工程協會會長一職以來,胡國輝積極組織和參與協會工作,自2006年舉辦第八屆中國(重慶)國際表面工程技術年會以來,兩年一期的技術年會至今已舉辦8次,他均擔任執行主席。

在他的影響和號召下,較大規模地邀請到來自美國、德國、日本、新加坡、韓國、印度、香港、臺灣等專家學者300多人到會,促進了該領域的進一步發展,為行業企業、高校、科研院所搭建合作交流和科技成果轉化平臺,實現資源共享。
在如此豐富資源集聚的環境下,胡國輝所在的企業重慶立道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成功引進海外人才并建立了海智工作站,與重慶大學、沈陽理工大學等高校建立電化學與表面工程聯合研究基地,與西南大學材料與能源學院建立功能涂層與表面工程聯合實驗室,為重慶表面處理行業工藝調整、清潔生產技術的研究和創新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
100余名博士,他為引才放下2000多萬元訂單
從四川安岳來到江津,胡國輝把全部的情感傾注在這片熱土。胡國輝作為中國表面工程協會副理事長,主要負責科技、標準方面的工作,具有豐富的人才資源庫。他時刻心系地方科技創新和經濟發展建設,利用自身資源優勢積極發現和挖掘符合江津產業發展的高層次人才及項目。2018年成功落戶江津的海外專家人才高地博士團隊就是其中之一。

高地博士作為美國匹茲堡大學的終身講習教授,曾受邀在國內做過多次報告。在多次行業活動的溝通交流中,胡國輝敏銳地覺察到高地博士及其電弧離子鍍技術項目與江津的高層次人才和產業需求十分契合,因此牽線搭橋,誠邀高地博士到江津發展。
高地博士抽不開身,胡國輝就放下手頭5個合計2000多萬元的訂單,主動請纓,配合區科技局進行引才引智項目。15次上門拜訪,7個多月誠心洽談,高地博士終于將項目落戶江津,成為我區引進的首個海外專家團隊。
無獨有偶。近年來,胡國輝還積極在工業互聯網、軟件高端人才等引進資源方面積極作為,協助引進博士、博士后等人才100余人。2018年,他被江津區評為“引才伯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