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成書,女,1949年出生,江津區李市鎮大橋村居民。

一家40年的老飯店,一份14年的“承諾”。在我區李市鎮大橋村,有一間“大橋飯店”,店主張成書已是年逾古稀的老人。本該安享晚年的她,卻堅守在這間不起眼的老店中,先后與30余位當地留守老人做了超過14年的“虧本生意”。她用一手精湛的廚藝與一份執著的熱情,為老人們打造出了一片生活和心靈雙重歸宿的美好“家園”。
老人老店,只需10元的一日三餐
李市鎮大橋村。一條穿場而過的公路,修建于上世紀90年代的老建筑,加上1000多名場鎮居民,共同構筑起這個典型的農村村莊。
場鎮上,僅有的兩家餐館年生已久。其中一家,就是張成書所經營的“大橋飯店”。
“菜來了,菜來了!今天還有現包的粽子!”雖說飯店門面較小,桌椅緊張,但來這里的大多都是熟客,大家不約而同地沒有坐到靠門的那一桌。
時鐘指向12點,門外陸續又走進了幾位顧客,一邊和張成書搭話,一邊在門口那張大桌子旁坐了下來。這些顧客都是年已古稀的老人,還有兩位杵著拐杖。待他們坐定后,張成書就開始傳菜,燉雞湯、臘豬腳湯、青椒炒肉、南瓜絲……很快,十來個熱騰騰的家常菜上桌。

“老人進老店,10塊錢吃3頓?!钡昀锏目腿?、附近的群眾都曉得。這樣的收費標準,張成書至今已堅持了14年。
承諾堅守,14年有了30多位老顧客
“黃嬢嬢”,是張成書做“虧本生意”的第一位老人。
“黃嬢嬢”叫黃銀書,是當地土生土長的居民。由于故土難離,老人沒有隨兒女進城。但隨著年齡的增長,對老人來說,每天買菜做飯成為了一道難題。因為就住在飯店附近,老人的子女就嘗試著詢問張成書的意見,看能否就近“搭個伙”。
“都是鄉親,多雙筷子而已?!睆埑蓵f,黃銀書老人想吃的飯菜其實很簡單,幾個清淡的小菜,一碗米飯就夠了。
讓張成書沒有想到的是,黃銀書在她家搭伙的事很快就傳開了,陸續有好幾位老人上門來表示想搭伙吃飯。最多的時候,每天都有十幾個人來吃飯。
剛開始,張成書和合伙人萬昌輝根本沒打算收老人們的飯錢??衫先藗兌急硎尽俺燥埥o錢,天經地義”,不想“占便宜”。于是,兩人商量后,出了現在的標準:1天3頓,1人10元。
從2006年黃銀書開始來,到后來陸陸續續增加人員,又有人員過世、離開,一晃都14年了。在小店這支老人隊伍里,前前后后加起來有30多人。

時至今日,張成書自己也是71歲的老人了,5個兒女多次提出讓母親轉讓店鋪,進城享受天倫之樂??擅看萎斔f起這個想法時,老人們雖說表示理解和贊同,可言語之間顯得十分失落。張成書說,“這些老哥哥老姐姐都還能生活自理,大家覺得沒必要去給兒孫添麻煩。來我這里吃飯,就是信得過我,我就不能辜負他們的信任,盡量多做些時日?!?
生意情誼,“虧本生意”還想傳下去
如今,在張成書這里搭伙的老人基本保持在8至10人,年齡最大的91歲,最年輕的也有78歲。其中,89歲的劉培書老人搭伙時間已有11年,是目前資格最老的“搭伙人”,而且就因為在這里搭伙,老人家里連灶都沒安裝。

而這只是“堂食”的范圍。兩年前,曾一直在飯店搭伙的陳烈琴和張成在兩位老人臥床不起,張成書就承擔起了兩位老人1天3頓的“外賣”業務。每天飯點前后,張成書都會把熱騰騰的飯菜送到老人的床前,收費卻依然是那個標準:1天3頓,1人10元。
在許多人看來,張成書完全是在做“虧本生意”。
“就一個炒肉絲,成本都是十幾塊,她還每頓弄得有葷有素,10來個菜,不虧才怪?!睂τ谕馊说牟焕斫?,張成書說,“我都是有曾孫的人了,飯店賺的錢對我來說其實真是可有可無?!?/span>

看著母親這么堅持,張成書的5個兒女不僅對母親的“虧本生意”不抱怨,還時不時到飯店里幫忙?!爸灰易龅脛?,飯店就會做下去。但我做不動了,把飯店轉給別人,也不能勉強別人做虧本生意。兒孫們愿意接最好,我肯定要讓他們接著做,不為別的,就為把這份情誼傳下去?!痹趶埑蓵母腥鞠?,張成書的侄兒表示將會把大橋飯店的“虧本生意”一直做下去,讓老人們老有所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