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土銀,男,浙江金華人,1980年4月出生,中共黨員。

2015年,王土銀被組織任命為江津區勞動人事爭議仲裁院副院長,一年后被任命為院長。5年來,他從一個“門外漢”逆襲為仲裁“土專家”,帶領全院干部職工躬身服務、改革創新,以一張笑臉,一杯熱茶,一顆誠心,開啟化解矛盾糾紛的親民便民模式,譜寫出江津陽光仲裁改革的華章!
勇擔重任,從門外漢到土專家
2012年,江津區成立勞動人事爭議仲裁院,主要負責勞動人事爭議糾紛調解以及仲裁,工作性質頗為偏門。仲裁員雖不是法院法官,卻干著類似法官的活,天天在用人單位和勞動者糾紛中斡旋,兩頭受氣。
2015年,王土銀接過江津區勞動人事爭議仲裁院副院長“委任狀”,開啟了一名80后工科男的仲裁時光。盡管是新兵上任、新手上路,但這位標準的門外漢卻很快成為了行家里手。

上一任仲裁負責人長期伏案加班,患上鼻癌;上任院長壓力過大,短短幾年頭發全部掉光;個別仲裁員長期超負荷運轉變得魔怔起來;更有仲裁員夜晚睡覺常常夢到勞動者和用人單位扯皮,大喊不公平……在這個頗具“情緒污染”的行業,王土銀沒有選擇退縮,反而迎難而上,將工作干成事業。
短短5年,他沒有回浙江老家過個一個年,每天工作10余個小時、帶上小孩一起到單位“加班”是常態……一個30多歲的陽光小伙,慢慢爬上頭頂的白發見證著他的成長和付出,他成為干部、群眾眼中的政策“百事通”、仲裁“土專家”。
躬身服務,讓仲裁更親民便民
和千千萬萬仲裁人一樣,王土銀奉仲裁院召喚為第一命令,視當事人糾紛為第一信號,風雨擋不住,?;⒗换?。一張笑臉相迎,一杯熱茶暖心,一顆誠心辦事,成為他的“座右銘”。
2018年,一情緒急躁的律師因當事人堵車遲到,在仲裁院門口破口大罵。王土銀陪著笑臉,倒上開水上前安撫。罵累后的該律師一飲而盡后情緒逐漸變得平和,感嘆:“這是我在整個重慶仲裁院中,喝到的第一杯熱水!”

帶頭躬身服務,做群眾貼心人。多年來,王土銀還針對受工傷或患病嚴重、行動不便的當事人,牽頭設立巡回仲裁庭、派駐仲裁庭,讓仲裁員到企業車間、百姓門口去開庭,累計就近服務180余次。每年學校開學和民工集中維權高峰期,開辟維權“綠色通道”,用“快立、快調、快審、快結”方便民工及時維權;針對存在身體殘疾、神經不正常的維權當事人,他主動聯系法律援助機構,形成制度免費援助,讓仲裁變得更加親民便民……
敢于創新,譜寫陽光仲裁改革華章
2018年秋,江津某規上企業員工委托律師對企業社會保險損失、經濟補償、加班工資等提出仲裁。作為一家規上企業,該案件涉及員工五六十人,一旦處置不當,將造成群體性事件。對此江津區政府召集相關部門召開專題會議,委托仲裁院全面負責處理該事件。經過1個多月時間,用人單位和勞動者最終達成一致意見,由勞動者主動撤案處理。

在王土銀眼里,仲裁院創新工作的開展,是化解新形勢下勞動爭議糾紛特別是重大爭議糾紛的關鍵所在。他大膽創新,建立健全各種制度,實行陽光仲裁,自覺接受監督;創新行政執法模式,以委托執法形式把勞動保障監察行政執法權下放給用工企業較為集中、勞動糾紛較多的鎮(街)、園區,讓勞動違法案件“能管的看不到,看得到的管不了”的難題被迎刃而解;加強基層調解組織建設,促進勞動糾紛分級化解,全區基層調解組織每年成功調解勞動爭議案件500余件……
因為創新,江津區迄今未發生過一起因勞動糾紛處理不當而引起上訪事件,單位GDP(每億元)的勞動爭議案件發生率從2.3件降低至1.3件左右,屬全市較低水平。2016年,仲裁院獲評“全市人力社保局優秀服務窗口”;2019年,江津勞動仲裁在全市人社服務窗口滿意度評估中8項指標排名第一。王土銀先后榮獲2018年、2019年全區優秀共產黨員、“三等功”稱號。